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语录|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精选3篇

发布时间:2018-05-18   来源:读后感    点击:   
字号:

【www.biosite.cn--读后感】

  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因为受原著影响太大,我的确是不太喜欢现在这版《了不起的盖茨比》。正好有没读过原著的朋友问“了不起的盖茨比有什么了不起”。凭着二十年前读书的记忆,试着说一下,为什么Gatsby前面会有Great, 还有这部小说为什么真的是很了不起。

 

  首先盖茨比不是像小李演绎的那样的一个完人。在原著中,盖茨比的出场并没有那么的风流倜傥。他同叙事者NICK的交往带着一种紧绷绷的古怪的感觉。虽然一置千金,坐拥豪宅,他身上却带着一种粗俗而浮夸的气质。他多次向NICK炫耀自已显赫的家世,当然最后证明这些都是自已的杜撰和忽悠。因为他来自底层,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暴富(作者有暗示是通过做私酒生意),但内心里依然带着抹不去的自卑。他要让自已被别人认为很伟大,很了不起。所谓“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了不起”,是要揭露一个爆发户心理里阴暗的这一面。

 

  其次盖茨比并不是一名情圣。他的豪趴,并不仅仅是要赢回DAISY。他对DAISY的感情里,混杂着更多的内心阴暗的东西。比如在自已身上贴上上流社会的标签,同时又对曾经极其稀缺的物质和浮华的一种报复性消费。如果他仅仅只是一个希望赢回旧爱的痴情汉,那他不用造这些豪趴的景,直接去找他的女人不就可以?在他的女人面前,他下意识里要拼命做出“老子现在很了不起”的架式。他打心底里明白,没有钱就不能赢回DAISY的心。(这一点他是对的。没有他五光十色的PARTY的炫富,DAISY不会回到他的身边,哪怕是短暂的偷情。)

 

  希望被人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其实是一个内心非常复杂阴暗,非常矛盾纠结的人。他的情感与虚荣交织在一起,他的自卑又与几分勇气混在一处。他渴慕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但不管花多少钱,他也还是被上流社会所不齿。他想报复,又止不住的自卑。他想要“了不起”,但最后只剩身败名裂。

 

  但盖茨比的“七寸”还是在这个他痴心爱上的女人身上。资产阶级小姐DAISY是一个浅薄、虚荣而阹懦的人(电影里的这个角色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她缺乏从上流社会的身份和婚姻中决裂的勇气,而这种勇气的缺乏,让人对她对盖茨比的爱产生怀疑。当盖茨比如神话人物一样出现,她真的REPEAT THE PAST, 回到了爱他的过去?抑或过去她真的爱过他吗?堪疑。

 

  所以当盖茨比见到DAISY以后,他成为扑火的飞蛾。他的命运注定要成悲剧。不是因为他的金钱斗不过TOM的身份,是因为他本来就爱错了人。(甚至他自以为炽热的对DAISY的爱,也一样值得怀疑。)在一个金钱、地位和贪欲组成的名利场里,他飞蛾扑火一样不顾死活地追求他的女人,其实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当然如果这个故事仅仅只是关于一个痴情汉和负心女之间的悲剧,《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不了美国当代文学的代表。这部小说被认为纪录了一个时代,或者说一个时代的完结。故事发生在20年代末,大萧条开始前的几年。这时的美国是纸醉金迷的“爵士时代”。射向盖茨比的子弹,仿佛宣告着这个物质上的盛世的终结。还有文学评论很多把这部小说上升到“美国梦破灭”的高度,似乎从底层打拼赢得金钱的盖茨比代表着“美国梦”,而他最终是不容于业已形成的社会等级之中。BLAHBLAHBLAH.

 

  这些联系时代和历史大背景的评价由他去吧,因为我们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并没有那么理解,也不需过于关注。重要的是原著让我们试图去体会一个非常复杂,非常立体的盖茨比,他的虚妄、野心、困顿和渴望。对盖茨比,最终你会是说不上是该同情,还是厌弃;对他“了不起”的爱,是要被感动,还是保持一种理性的轻蔑。文学的世界不是声色和偶像的世界,文学的魅力不在于视觉、听觉、情绪和肾上腺。《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让人心灵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这是现在这部声色俱佳的偶像派电影无法企及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小李子这部电影是可以看,悦目养耳。但有时间,还是读一下原著。别以为这部电影就代表了小说,说实话,原著要“了不起”得多。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没被拍出过哪怕一部影视经典,前作们照搬烂熟于米国学生心中的文字,好似由演员录制的有声读物,还原精神可嘉,冲击力欠奉。一些影迷指责2013版《了不起的盖茨比》空洞不细腻不及原著的百分之一,不知他们是否想过导演巴兹·鲁曼想要赋予本片的是什么。用3D和说唱巨星JAY-Z操刀制作的原声音乐去辅佐一个爵士时代的故事,本片就是要犯个时代错误,用更意向去披露无上的欲望、浪漫和不可实现的美国梦,用更宏观去表现每个人心中挥金如土的富贵梦。读过原著的人太多太多,社会生活、商场斗争、爱情和梦的幻灭不用脑补已熟知,结局也早在80多年前就尘埃落定,浮华、喧嚣、红男绿女、豪宅上空的烟花却非3D不可。巴兹·鲁曼把他想要表现的表现得很好。

 

  情圣巴兹·鲁曼

 

  巴兹·鲁曼是个喜欢用感官替换思想,感性替换理性的导演,《红磨坊》艺指A故事B,《澳大利亚》艺指A-故事B-,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艺指A+,故事...按忠于原著程度,最多打个C,只是这个C已经足够了。不知为何本片宣传时标榜最忠于原著,这对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绝对是个误导,原著中美国梦的幻灭与至死不渝的爱情一样重要,堪称爵士时代的挽歌,巴兹·鲁曼其实只截取了爱情的部分。

 

  看片末盖茨比中枪落水的镜头,比妮可女神在《红磨坊》咯血还要百老汇还要滥俗,好在喜欢巴兹·鲁曼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派意味改编的、享受《红磨坊》流行歌曲大混音的、为《泰坦尼克号》痛哭流涕等待杰克再次奉献真挚一笑的都在等这一幕。批评本片未能完整呈现盖茨比故事和巴兹·鲁曼对文学作品理解肤浅着实多余,人家一直以来感兴趣的就是高富帅追白富美和浪漫英雄主义,让他去拍梦拍幻灭拍小人物大背景,根本不应该有这种期待。有人说在这样的改编下盖茨比辜负了“了不起”这三个字,我想这也要因人而异,今天是七夕。

 

  3D和CG有何用

 

  马丁·西科塞斯的《雨果》证明3D对于时代剧的重大意义,《了不起的盖茨比》还要再加上一条,3D对角色表情变化的蛛丝马迹也能明察秋毫。片末盖茨比苦苦追寻的理想生活幻灭,3D使小李脸上飞蛾扑火般纯真的浅笑鲜活。另外旁观者尼克说盖茨比身上有一种永葆希望的天赋,3D捕捉到黛西家绿色灯光忽明忽暗忽远忽近时而清晰时而朦胧的变化,这一意象象征盖茨比想要抓住却眼看它渐行渐远的极乐世界。

 

  盖茨比虚伪又自卑,处心积虑想要进入黛西的世界,他五颜六色的西装衬衫和皮鞋像一朵朵鲜花在3D视效或张扬或暗淡地绽放,穿暗色系说明他此时有几分忧郁,白色说明他心情不错,粉色说明他今天疯了。黛西表面上纯洁却用无数珠宝装点自己,3D下Bling Bling地摇曳宛如空虚和物欲横流的化身。盖茨比一边开快车一边向尼克炫耀自己的伟业和财富,唯独没提他那辆大汽车是何方神圣,原来人家开的是CG牌的,这样看来纽约街景是谁搭的就不用多说了,看大汽车摇着尾巴满城冒烟我在想,或许片中有些道具布景是年代颠倒糊弄鬼,甚至根本无据可查,但能跟当时社会扶摇直上的假象吻合也算合理。

 

  大亨盖茨比 屌丝小李

 

  每天刷微博,是不是屌丝一眼就看得明明白白,大家关注的“点”很不一样,高白两族谈吐多少有些麻木不仁,屌丝则每天都在晒伤口。盖茨比虽然假装没在晒伤口,可是他面对失而复得的爱情时往死里低的姿态证明他永远是那个very very poor的男孩,前几年小李面对小金人也是这种姿态,《胡佛》时期博主还说对不断向小金人献媚的小李兴趣缺缺准备由粉转黑,后来因为《被解救的姜戈》的南方黄牙庄主太好笑而粉回一半,看完《了不起的盖茨比》觉得找回《泰坦尼克号》后两三年那会儿对小李的感觉。

 

  小李已不可能回归大船之前的文青路线,但外形帅回来加用力不过猛对早已成为演技大亨的小李来说已属难得。这次他没有不停地为表现痴狂而像神经病一样东张西望,也没走他驾轻就熟的自满-打击-毁灭路线,小李版盖茨比最成功的一点是即使巴兹·鲁曼把名著改编定位在爱情故事层面,他仍表现出理想主义者极大的激情,在前面铺垫不足的情况下使观者和盖茨比产生较大共鸣。

 

  游移名媛和叙事旁观者

 

  一开始认为凯瑞·穆丽根和托比·马奎尔过于邻家,好莱坞比他俩面相有钱的多得是,尤其穆丽根能否表现出上流社会物质女孩令人担忧。成片效果看来穆丽根不愧为85后演技派翘楚,英国籍并未对穆丽根造成因循守旧的束缚,她的黛西一半天使一半魔鬼,一半梦露一半麦当娜,一半洁身自好一半爱慕虚荣。另外原著中对黛西声音的描述简直是极致诱惑,扮演者的优质声音条件必须具备,这样看来曾与穆丽根竞争的阿曼达·塞弗里德、凯拉·奈特利、娜塔莉·波特曼、斯嘉丽·约翰逊等几位多少有些烟(鸭)嗓的女神会败下阵来就不奇怪了。

 

  托比·马奎尔与生俱来的冷静亲善忠诚气质很适合美国梦幻灭见证者尼克这一角色,博主觉得他与小李对戏时常常露出对方演太好压力好大接不住的尴尬,好在他与本片重点物设之一,金色镜框大瞳孔大夫广告中的那个大夫超级相像,冷漠地看着趴体上疯狂的拜金男女将精神文化束之高阁。

 

  最后提一句扮演汤姆的乔尔·埃哲顿和扮演乔丹的伊丽莎白·德比齐,前者在《勇士》已有上佳表现,此次面对小李的拳头丝毫不怯场没有半点被大明星压制的意义。后者身材高挑黑发妖娆充满神秘感,想必有机会成为近期好莱坞重点挖掘的新女星。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文/饺子兄

 

  观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过程中一度让我想起了前些年国内翻拍的新版《红楼梦》,同样的纸醉金迷,同样的儿女情长,同样的梦一场,华丽的背景布置,幻妙的霓裳飘飘,也同样的,有着跳跃的镜头语言,不搭调却又不那么影响和谐的配乐。当然,巴兹·鲁曼并不是个只重形势而完全不会讲故事的导演,况且,本片的表演自然不能被新版《红》相比。至少,无论你是小李,或凯瑞·穆丽根,或托比·马奎尔的粉丝,都不会感到失望,让你失望的,可能只是原著的粉丝。

 

  真正好的翻拍,并不一定会是像本片一样,连台词都一字不落地照着原著来,熟读原著的观众甚至能在演员未开口的时候就能说出他们要说出的台词。似乎琼瑶剧的一个特点就是如此,必须照着她的创造,让演员一字不落地念出来。当然,经典至此的小说,自然不能让琼瑶剧和它比肩,只能说,作为一部电影,从对原著的发掘来看,其剧本的改编似乎有那么点不负责任地敷衍,也很容易让对原著烂熟于心的观众有些失望。毕竟,我们观看不同的文艺创作想要得到的是不一样的观感,还好,巴兹·鲁曼最擅长的地方终究没让人太失望。其次,像很多对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一样,在原著中很多内心戏里,本片都采取了直接让演员说出来的方法,这样一来降低了演员的表演难度,二来也让未读过原著的观众有了更容易的解读,但也因如此,一些本该更深刻的内容却被生生地搁浅了,所以说文学和电影,很难做到完美结合。

 

  原作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自然要数盖茨比在长岛豪宅中的夜夜笙歌了,拍过《红磨坊》的鲁曼导演在这里显然是得心应手,很难想象第二个能把这个美国文学中数一数二的富豪的生活给拍得更加奢靡,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了, 尽管大量Jay-Z的说唱音乐让人在走进这座豪宅的时候难免会有种进入了其个人演唱会的穿越感。鲁曼在镜头的运用上依然有极其浓重的音乐剧舞台风格,大量的长镜头拉伸与穿梭,以及慢镜头回放,都给人一种恍惚的感觉,也正契合了其主题。 英文原著也从省图借回来了,结果发现每读三行差不多就要翻那本大部头的牛津,忍不住尖叫起来,这感觉就像我对面坐了个让我着迷的帅哥,我花痴的都要陷进他的怀里,可我除了不断的念I LOVE U以外,却不知道这货理解不理解我的爱,也无法从他的反应得知他的想法。那些涉外婚姻的couple,他们真的懂得彼此吗?瞬间明白想啃书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我的确有想吞它的冲动,可碍于此书属于公共财产,我不知道吃下它后要怎么赔偿,就断了念头。所以你们看,永远不要拿道德来束缚人的行为,没用的,惩罚和约束永远都需要强制执行和提前预知,这样人们就学会了乖,因为越界就会承担责任。

 

  全片花哨的场景,绚烂的影视特效和欢快的音乐总让我感到失去年代真实感,上世纪20年代果真有如此高科技么?装扮的永远像孔雀开屏或者山鸡的舞女们绕花了我的眼,但不得不说TOM骑马奔腾在自家的庄园草坪上打马球的场景工整开阔,彰显了世袭贵族的风范,那身拼接风格裁剪贴身的马球服真的很英伦范。GATSBY城堡的内部陈设华贵时尚,巨大的水晶吊灯,高大婉转延伸的楼梯,精心设计过的大厅地板当DAISY在其上滑动转圈的时候真美,亮晶晶的泛着大理石光泽,新贵就是这么来的。哦,没有哪个姑娘不想在那样的城堡呆上一天,哪怕只是四处走走转转,物质的富足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享受,还有精神上的愉悦。可是在黛西和盖茨比共处时的城堡永远都光线昏暗,是啊一场不够光明的爱恋,毕竟女主是有夫之妇,哪怕他们之前再相爱。正如黛西说想私奔的时候,盖茨比说那样得不到尊重一样。

 

  盖茨比重新见到黛西的那天把尼克家夸张的装成了花朵温室,整间屋子像极了童话故事,总感觉应该有迪斯尼动画中诸如白雪公主那样的人物突然跃出画面才对。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加上几只鸟帮忙叽叽喳喳一阵,化解下男女主重逢的尴尬。小李子那身白色的西装和一屋子的白色花朵都快融到一起去了,快到结尾的时候还变成了马景涛版的咆哮帝,整部片子都觉得小李子用力过猛,倒不是他老了残了肥了才比不上当年的JACK,而是后者不装纯屌丝一个本色出演。最后中枪穿的那身细带背心泳装亮瞎我的眼啊。当然电影永远都属于视觉化的造梦载体,对小说的改编,影评人常常采用的标准之一就有是否真实的贴近原著,之所以用贴近在于小说属于文学范畴,读者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解和幻想因人而异的,导演只是打造出一本他视角的画面和影像,观众如何看待就又属于另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了。况且电影属于另一种艺术创作,自然不能用原著的框框生搬硬套,原著提供蓝本,电影改编有另一套解说和规则。

 

  很多人说看完电影不觉得盖茨比有多了不起,如果只看小李子版的,的确不觉得,不如说是情痴范本。历史上几乎没听说过男人会为女人舍弃财富地位事业还丢命的事儿。唐玄宗再喜欢杨贵妃还是让她在马巍坡上吊自尽,霸王倒是没让虞姬跟着死,虞姬自己自刎以表忠心了,亨利八世换皇后跟换衣服似的,那些换掉的皇后有些被斩首有些病死不免戚戚然。爱德华八世没要王位,但是人家也没穷到没饭吃好吧,给封了个温莎公爵继续和辛普森夫人享受他的逍遥日子,仍然有地位和财富,一样也不缺。盖茨比的做法很像女人,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我想说的是他个人的爱情梦幻,非常inpidual,在他已经看透黛西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尊崇内心对爱情的幻想,这里黛西只是他梦幻中的必备对象,却不是最终对象,盖茨比的爱情需要通过一个女性对象来完成但他最终守护的是对爱情抱持的态度。相反黛西最后的冷漠决绝倒更像一般男人的选择,推卸责任躲避麻烦,就像TOM面对被撞死的情妇对警察说他不认识这女人一样。所以黛西和汤姆才是一家人,真正的一家人。

 

  当然,盖茨比之所以是盖茨比,之所以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符号性人物,财富和享乐只不过是其表象,真正的名片还是在于其悲剧性的一生。而原作的精髓也就在对其短暂人生的介绍中,传达了一种“人生如梦”的理念,与之前所说的《红楼梦》也不谋而合。我最喜欢本片的一个地方之一,是在片尾,当托比·马奎尔饰演的作家尼克在写完了关于盖茨比的书之后,在他把书稿收拾起之前,他在书名“盖茨比”之前加上了“伟大的”几个字,这个点睛之笔可谓本片改编最成功的地方。是的,也只有盖茨比,这个一生活在自己梦中的人,才配得上“伟大”这两个字,即便梦碎,即便其有着不愿声张的发财渠道,但其内心的那种单纯的,不染纤尘的渴求,是让他与其他人物格格不入的最大区别,而并非那些声色犬马。

 

  虽然《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映之后毁誉参半,但其美国国内票房的飘红还是在预见范围之内的。名著名导和大咖,还有华丽的配乐阵容,即便未如预期,也必不会觉得浪费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身在长岛,更是目睹了周围人群对该影片的狂热,其在纽约地区的火爆也不足为怪了。最后,借用一句已经很俗套的话:“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盖茨比”。

 

本文来源:http://www.biosite.cn/show/24/24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