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阻击手】电影《卒迹》影评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18-05-18   来源:观后感    点击:   
字号:

【www.biosite.cn--观后感】

  《卒迹》观后感:冤种的逆袭

 

  文/木易孝敦

 

  李二卒一直称自己是村里的冤种,可是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冤种”的意思。《卒迹》的编剧杨海波老师给出的解释是,冤种即是村里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李二卒从村里最底层的人一路向前直到当了二十二年村支书,他这种“拱卒精神”感染了身边的人,而在大银幕上,更是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

 

  《卒迹》改编自真人真事,主人公李二卒的原型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委书记李连成。影片时间跨度长达60年,从李二卒的出生、童年、青年到中年再到花甲之年……100分钟的片长囊括了李二卒平凡却不普通的人生历程。从大方面讲,从李二卒这样一个农民的变化更让人窥探到新中国解放60余年时间里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李二卒艰苦奋斗,从解决个人家庭温饱到最后带领全村人民发家致富,影片中讲述的每一件事情,观众看到的每一次挫折,都是李连成在现实中所亲身经历过的,而且现实只比电影更残忍和无奈。

 

  李二卒的父亲下的一手好棋,究其原因是他用卒用的好,棋盘不结束,任何一个棋子都有用,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趴窝卒也有可能左右这最终的局势。所谓拱卒精神,个人理解不外乎三个词,首先是自命不凡,倒不是说李二卒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将来一定有所作为,而是首先应当认定自己不能一辈子当冤种,就像棋盘一颗卒子,最开始或许并没有将军的志气,但随着风云变化局势变动,最终致对方死地的说不定正是最为人所瞧不起的卒子,李二卒同样如此,他最终不仅当了村支书,而且一当就是二十二年,甚至立志要将西辛庄村办成全国首个村级市。

 

  此次是脚踏实地,棋盘上马日象田炮翻山,似乎每个子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可是再看卒,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拱,李二卒同样如此,没有读过书的他,先跑到内蒙古打工,领取全员最高工资返乡之后,开始种瓜、种菜、选举当支书、办厂……一步一步将生命拱到最高峰;再次就是勇往直前,卒子没法往回拱,注定了只能勇往直前,王二卒出身卑贱,但他一直都懂得放眼未来,不曾放过任何一个进步的机会。最终,一个农村冤种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袭。

 

  回望新中国农村发展历程,其实农村又何尝不是一颗更大的卒子,经历了农业合作社、土地改革等等运动,满目疮痍的中国农村才开始向着城镇化迈出艰难的步伐。如今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很多农村几乎都成了老人跟小孩的根据地,每年将近上千万的年轻人源源不断的从农村走进城市,这是社会发展使然,但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很多无以言表的艰难。

 

  《卒迹》的公映比之最终的票房收益更大的意义在于有人真正的愿意面对中国的农村问题,能够静下心摸索和探讨农民之事。快节奏的商业电影能让人一时快乐,而娓娓道来的现实题材电影却能让人长久感悟。每个人都应该有拱卒精神,就算不能叱咤风云,但起码可以赢得自己。

 

  《卒迹》影评:中国农民的精神之根在哪里

 

  文/田金双

 

  真实是一种力量,朴素是一种美德,能把真实拍得如此朴素和干净的人,本身就不乏情怀。很可惜,在财色名食睡和名闻利养面前,如今,这样作品似乎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以道德之名进行“伪道德”创作。

 

  必须承认,电影《卒迹》是一个异数。《卒迹》并非牛皮哄哄的大片,亦无惊心动魄的故事,从某种意义,《卒迹》更像一部抒情诗人拍给人民大众的纪录片,这样的纪录片,就像一个老人坐在树下平静地给你讲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没有太多的大起大落,也没有太多的大波大折,但很深刻。

 

  《卒迹》的述事风格,给人的感觉和春秋笔法类似。

 

  古往今来,农民向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比如说,农民气质,比如说,小农意识……这样的阶层,生活在社会底层,卑微、顽强,像野草一样活着。他们,隐忍、不服输,却又陌视自己的身份。影片中的李二卒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小卒,在相对保守宗族观念很强的村落,他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冤种”,就是这个地位卑微被人厌弃的村民,最后成为村里的“头人”。

 

  在张艺谋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中,福贵对儿子有庆和孙子馒头说:“鸡长大了就变成鹅,鹅长大了就变成羊,羊长大了就变成牛,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现实残酷,命运多舛,于是,活着变成了为看到希望,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鲁坚的电影《卒迹》中,李二卒对好友说:“下棋俺能走一步看三步,过日子不中,只能看一步走一步。” “大家都觉得农村就农村,城市是该人家得的,该人家享受的,真的该吗?”“石家庄市就能叫个市,咱西庄就不能叫个市?咱为啥就不能当城里人?”李二卒身上展现的疑惑、迷茫、不服输可见一斑,小人物,大时代,李二卒身上的气质,亦是中国传统宗法遭遇社会变动时,每个中国人的影子。或者说,每个中国人都具有的“农民气质”。

 

  在该影片中,世事如棋,卒步人生。卒是一个群体,卒是一种态度,卒是一种魄力,卒是一种睿智。然而就是这样一批最不起眼的“小卒”,默默地改变着自己和周围这片土地。卒没有车的纵横驰骋,没有马的龙腾虎跃,没有炮的雷霆万钧,但就这是个微不足道必不可少的小卒,却能改变命运。这,就是“拱卒精神”!

 

  其实,透过这部影片,我们不得不说一个沉重的命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逃离自己的土地,农村和城市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许多原生态正在消失……也许有那么一天,“农民”和“村庄”这两个最具有中国本土地域色彩的词汇将会从我们的“民间语文”中消失。余下的,只有怀念。

 

  也许,生为农民的我们,再也找不回自己,再也找不到自己心中的家。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中国农民的精神之根究竟在哪里?

 

  《卒迹》影评:一部可以感动中国的电影

 

  文/中岛

 

  这是一部最令我感动的农村题材电影,不是因为李二卒的无私奉献,更不是他赚钱的门道,而是他的从不认输、勇往直前的拱卒精神。

 

  现实生活中,我们寄予自己的不是这种卒的生命意识,即使我们每个人都是卒的生命,也没有人来用这样的本真的生命来完成和构建自己具有合理价值体系的精神世界,我们始终把空想和好逸恶劳作为生存的手段或者标准,因此都一事无成。大部分中国的农民,因为卒的生命而放弃了理想甚至自由与成长。因此在不经意中,李二卒的不同让我们看到了有一种从卒到帅的可能。

 

  可以说,电影《卒迹》是一部跨越中国60年的农村变革史。它不单纯的在表现一个人,而是整个中国农村60年的发展历史,惊心而佩服。不过,在中国农村8亿农民中,像李二卒这样的有头脑又大公无私的农民毕竟少数,像李二卒忘记自己,却要一心为民的农村干部也是凤毛麟角,因此,这部电影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他为我们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真实的参照“标本”。

 

  电影一开始就非常吸引观众。李二卒妈妈在生他的时候那一个特写镜头以及做旧的色调一下子让我想起巩俐和《红高粱》的镜头,感觉那种生命的亲切感和表现形式的艺术内涵。电影的好看还在于许多细节的精彩描刻。比如偷公社的红薯、萝卜等等,如果把这些任何相关农村文革题材的电影都没有的镜头放大,也许更能够体现出电影的独特魅力。

 

  电影从手法上也有一种历史观,在演员的表演上,也充分完成时代的烙印,使每一段历史都具有了生命意义。时代的缩影不是的照抄照搬,把视野拉大,也是电影的在对历史的理解上做出的最好的诠释。

 

  我一直把电影的艺术性看做电影的生命力,不过,生命力是依靠电影中的主人公来完成的。因此,电影《卒迹》正在为这样的电影的生命力提供着血肉之躯,让读者获得足够的感受空间。我们似乎更应该看重电影的历史变迁给中国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都是亿万个卒来共同维护完成的,这样的力量不容小视,这样的生命如果破釜沉舟将是巨大的生命震撼。

 

  电影《卒迹》在小人物的表达上下足了功夫,因此看起来就有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因为,在中国这块以农耕为主的土地上,这样的影子随处可见,这样的生命占中国人口的80%以上,是他们在完成和推进着中国的发展,这样一群人在风雨中为祖国的“大厦”做着最不起眼却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此,为把敬意送给他们。

 

  这是一部感动中国的电影,在村支书李二卒的带来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实现了“家家有工人,户户是股东”的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目标。

 

  《卒迹》影评:如何共同贫穷到共同富裕

 

  文/司马平邦

 

  电影《卒迹》,讲了一个令许多当代人有点儿不太相信的故事,一位叫李二卒的河南农民、党员、村企老板和村党支部书记,在改革开放年代,自己全家富裕了之后,又带着全村一起致富,这在过去的语境叫“大公无私”,在今天,就应该就叫“共同富裕”。

 

  如果我不是有幸这几年走过中国农村的一些地方,也会对此情节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的,但如果你和我一样知道了江苏华西村的吴仁宝、山东玉皇村的王金书等这类中国村级大能人大有人在,就一点不会对《卒迹》里演绎的现实里河南西辛庄村的李连成的故事表示怀疑了――他们的故事清楚地告诉我,未来中国人的幸福,在于宏大的制度建设,也在于居中的市场竞争,但最终还是在于微观的人的道德。

 

  电影中的李二卒忠实复制了现实里西辛庄村领导者李连成的生活和情感,他没读过一天书却富有商业天才,他出身底层“冤种”却拥有宽宏胸襟,这部电影最有价值之处,是没有沿用过去简单的市场化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旧路,而是通过李二卒在个人成长和村级执政过程里的一件件小事和一个个细节,找到了建设中国农村美好未来的另一条同样重要路径――即保持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与文化。

 

  李二卒在个人致富之后,带着其它11位同村农民建起了造纸厂,在造纸厂建成并赚了大钱之后,他又说服其他股东,把全厂的股份分给了全村村民。

 

  我想,若这事发生在城里,或者发生在大多数中国农村,事情的结局肯定是另外一种样子,即发了大财的李二卒会将全村没有致富的那些男女老少都变成了自己公司的员工――不是打工仔就是打工妹,但绝对不会是股东,然而即使如此,那些靠他的公司而脱离土地耕作的同村人一样会对他感恩戴德的,这种路径其实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最合理、合法的路径,与此相比,李二卒和李连成在电影里或现实里采取的令全村成为公司股东的做法,看起来甚至与眼下的主流价值观都背道而驰。

 

  我想,这部电影最大的现实正面意义正在于此。

 

  现在,总能听到的一种说法是,中国人的整体道德已经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人们同时又无视这30多年来的城市化,已经将令中国人最可以葆有良好道德的人际关系基础破坏怠尽,好些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聚居于一个陌生的城市,为生计奔波,为个人奋斗,与之相伴的必然是曾经必须维持在熟人关系之上的良好公德必然的崩溃――我不守道德你又能如何?

 

  别看中国现在拥有全世界最为庞大的城市人口,我相信却没有人能对这样一个小问题给出满意答案。

 

  电影《卒迹》里的李二卒,改革开放8年就赚到了天文数字一样的30万元,他本可以搬离穷乡僻壤成为一个生活富足的城里人,难得的是他自己选择留在了农村,把赚到的钱再次投在家乡,在赵本山的电视剧《乡村爱情》系列里,也有类似的内容,即农村人在农村创业,建设家乡,因之,那些贫穷的家乡人逐渐跟着富裕起来,他们也不必远走城市,因之农村传统的宗族人际关系不会受到剧烈破坏,建立在此熟人人际基础之上的传统道德更得以保全。

 

  电影里的李二卒所在的西辛庄村全都姓李,而且,尽管经历了新中国60多年的各个社会时期,西辛庄村仍然是全都姓李。我想说,这种超稳定的农村宗法制度和熟人人际,对当代的中国,尤其是面临崩溃的人际道德,有着极为现实的启发价值。

 

  其实,换另一个角度看,今天中国的民营企业的一部分,已经或正在从私有制、资本制,演变为奴隶制,即使我们不用例举那些发生在偏远山区的一桩桩黑煤窑之类的事件,就是在北京CBD或者中关村这样高级知识分子覆盖的企业群里,那大老板与最底层雇员之间的关系,能有多少真正的平等和尊重?那表面光鲜的公司关系的背后,又有多少奴隶制一样有意或无意的意识在泛滥。

 

  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即使在中国最高知的科技或金融企业里,普通员工们与股东根本不沾边,所以,我真心希望那些拥有高知识背景的老板们,看到一天书都没读过的李二卒可以将自己公司的股份分给同村时,应该稍稍脸红一下,我亦希望,那些奋斗于高知企业却对老板饱含奴隶意识的小白领们,当你们看到这部电影里的农民居然可以获得企业股东身份的时候,自尊心也会受到小小的震动,不要再一直麻木下去。

 

  《卒迹》就这样用如此真实而鲜活的故事和事实证明了“共同富裕”的实现可能性,即中国共产党的基层领导人,一定要有本事,还要有信仰,且必须有道德。

 

  也许,从现实的情况看,《卒迹》为中国农村提供的发展样本有超出常规太多的高标准以及难以复制性,但最起码,它让我们确信,今天中国农村若沿现在的路径一直走下去,将非常危险,需要思变和应变。

 

  《卒迹》影评:把梦种给那些留乡的人

 

  文/赵猪

 

  2006年,台湾有位客家歌手林生祥,写了一首名叫《种树》的歌曲,拿到了当年度台湾金曲奖许多大奖。在这首简单朴实的歌曲里,他用中国最古老的客家语言,唱出了农家子弟,无论是离乡还是留乡,都无法割舍,深植于骨髓、血液中,对于家乡,对于土地的那种眷眷深情。这大概也是无论身在何处,中国农村子弟最真实的心情写照。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

 

  种给南风吹来唱山歌!

 

  如此恬淡、闲适的生活场景,大概也是如林生祥一般,每个中国农民,乃至每个归不得、离不开的农村子弟,最简单而又最远大的梦想。

 

  电影《卒迹》,讲的正是这样一位有梦,而且勇于去实现自己梦想的农村子弟李二卒,长达六十年的逐梦过程。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当然,在中国历史变迁的这六十年里,他的生活显然不可能象歌曲所演唱的那样,写意,轻松,但是恰恰是那种历尽艰难之后,最终圆梦,还仍旧不断追逐的人,才最有资格,用平静的口吻,轻轻的唱出如此恬淡却坚定的歌谣。

 

  《卒迹》非常逆潮流的,采取一种编年体,散文化的叙事手法展开整个故事,而不是象时下流行的那样,采取必要的编导技巧,人为地制造强烈的冲突。据编剧杨海波老师所说,这时他坚持的结果,他认为不这样,实在无法把李二卒这个人物的特性,以及整个六十年,中国农村历史的变迁完整表现出来。从成片效果来看,这种叙事方式显然是正确的,更有利于观众理解人物,同时也静静地回味一遍中国农村的真实生活。并且,特别提一句,尽管剧情散点,但是因为故事都太真实,太有冲击力,所以全片看下来,一点也不沉闷,反而更加能够理解故事主人公李二卒。

 

  所谓“卒迹”,用的是中国象棋里,过河卒子,不能回头的概念。而李二卒的一生仿佛就象是那只过了河的卒子,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只能一直不停地埋着头向前拱。而这种悲凉又倔强的生活轨迹,也正是中国农民无法回避的命运。只是李二卒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大家,坚持下去,梦想终究还是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实现梦想,除了坚持之外,必要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必须的。李二卒是很标准的那种带有天然、原始狡黠和正义感的中国农民。尤其是当他面对从小一直苛待他和他家人的老书记时,他用的手段很高明,最后甚至化敌为友,用自己的小手段和真诚,以及梦想,打动了老书记。这大概也是中国农村最真实的生态环境,以及生存法则。

 

  无论离乡还是留乡,对于中国农民来说,象一枚过了河的卒子一样,永不回头,勇往直前,是他们唯一也是最好的达到梦想的方式。李二卒以及他的《卒迹》,正是这个梦想最好的写照!

 

本文来源:http://www.biosite.cn/show/25/24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