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法触碰_电影《无法触碰》观后感及影评

发布时间:2018-10-27   来源:读后感    点击:   
字号:

【www.biosite.cn--读后感】

  电影《无法触碰》观后感

 

  看电影,我很少去记导演,主演,出自哪里;每一部电影对于我,就是一个故事。电影《无法触碰》的开始让人觉得乏味,但好电影,总值得让人坚守!

 

  首先说说黑人driss,如果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那就是真实。 一个流露着真性情,敢说敢做的黑人大小伙 。越往后看,就越发让人佩服和尊敬他。 其实,他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人,没有超凡的特长,没有伟大的梦想,但他又是那么的不普通。 试着问问我们自己,在这个社会里,还有几个人能如同driss一样,活得如此真实!真性情!纯粹!

 

  越长大,我们面对生活,面对事情却越发的变得复杂。有多少人,甚至慢慢的迷失了自己。想想我自己,也开始慢慢变得不是我自己了,这样是会做人了,懂事了,还是别的什么了? 电影看到最后,很想哭,是什么,让我慢慢的偏离了自己,活得这么累,真的很累...

 

  而菲利普,因为跳伞的事故,终身残疾,看着万贯家产却不能动弹,每晚还要在床上因为药物的副作用痛苦的呻咛,到后面我才明白为什么他要选择dirss做他的护理,任他的性子,跟他一起开跑车,吸烟。而对那些真正专业的护理冷言相对。 我想他已经看破了这个虚伪的社会,当他将driss的画以高价卖给那些自认了解艺术的人时,更加是将这个虚伪,物质的社会现象诠释的淋漓尽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只有他和driss在一起,他才会有难为的笑容,一直到最后他终于和爱恋很久的笔友相见...

 

  最后赞一下电影《无法触碰》里的配音和菲利普生日party上的音乐。很熟悉,很棒!

 

  《无法触碰》观后感

 

  对于我来说《无法触碰》是一部晚来的影片,从知道它,到它获奖,到它到处被人津津乐道,我都没有燃起去看的欲望,终于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它走入了我的视线。

 

  很多人都评论说这部影片是一部治愈系的温馨小品文,当然这是它得奖的一个原因,但我觉得这部改编自自传的电影,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能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展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钱能拯救一切,一个人的生命,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的人生。

 

  菲利普和德瑞克这种跨种族,跨地位的友谊是影片要体现的,当然这也是整个故事冲突的来源。我们能预料到菲利普的转变,一个性情开放的年轻人所带来的活力,和想做就去做的生活勇气,必然使长期瘫痪在床的菲利普再一次有了触碰这个世界的勇气。但这里有意思的转变发生在德瑞克身上,他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生活在贫民区,身边的玩伴的最终去向就是进监狱,没有家庭责任感,也自觉无法承担家庭的责任。德瑞克看到养母的小儿子与不良人物接触,他欲言又止得走开了。这种生活人人都想改变,可该怎么改变,又向哪里去呢?这是德瑞克心里纠结的问题。无力感和内心的迷茫让他愤怒异常。

 

  眼界决定了心智,见得宽了心自然就不窄了。德瑞克向菲利普展示了心的自由,而菲利普则向德瑞克展示得更多,如何挣钱,如何出入各种高档的场所,如何赢得他人的尊重。自尊心不是空中楼阁,无法建立在无以果腹的贫瘠上。后半程的德瑞克已俨然脱离了低级趣味,最有印象的一场戏就是,因为菲利普的生活不便,所以他的住所前有一块提示牌,提示他人不得将汽车停到他家门前,影响菲利普的出入,可有人就是不听,第一次德瑞克使用了暴力,而第二次在他离开菲利普的豪宅时,他又看到了停在门前的车子,这一次他使用了文明的手段。德瑞克重回家庭,担当起大哥的职责,这时的他已然看到了生活的方向。

 

  如果说它讲的是地位悬殊的友谊,那么像这样的作品在温情泛滥,文艺范十足的法国并不能使它与众不同,而恰恰是它所体现的,我们一直讨论的议题,是什么改变人生。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底层的人如果一直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如同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空,想看到整个的天空就必须要从井底出来,从井底出来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靠自身的努力,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还有另一个办法是,借助外力的帮助,这需要的运气,却可以一步登天。它其实和灰姑娘的故事差不多,都属于都市童话。

 

  菲利普的金钱拯救了菲利普的生命,那些用于他维持生命的药品器械无一不是巨额的花销。菲利普的金钱也拯救了德瑞克的人生,当然这只是这个富人捎带脚的付出。影片背后映射的是如何改变命运的议题。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知识是如何改变命运的?有谁想过。知识只是在你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如同你逆水行舟时的风,推了你一把。知识改变的是眼界,眼界改变的是心智,心智改变命运。

 

  《无法触碰》观后感

 

  “时而欢笑,时而泪下,人生何求。”这是一家法国媒体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同样的,这句话也很精确的形容了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的第一感受。

 

  该片的两位男主人公,一个残疾富人,一个底层黑人,是身份相差悬殊的雇佣关系,这类“穷看护”和“富残病”朝夕相处发生碰撞交锋后滋生友情的故事,很容易被拍得落入俗套,氛围常被营造得悲戚庄重而感人,甚至难免刻意煽情,也很可能会藉此题材来宣扬某种理解共存的精神,甚至扯出人文气息来,但这部影片的整体呈现却简洁明了,幽默诙谐,温暖可爱,全片找不到那种凄凄楚楚的悲调,即便现实很悲剧,“富残病”高位截瘫,只有脖子以上有知觉,有前科的“底黑穷”家事烦恼,前途渺茫。

 

  影片基于真实故事改编,总搭帮合作的奥利维·那卡什和艾力克·托兰达采取了剑走偏锋的迂回战术,提炼了人物性格的亮点,如病人的不甘平庸包容豁达以及黑人的乐观开朗纯真善良,并以相当轻松的调子来表现这种看似不可能存在的友谊和深情。其中,精彩的对白对于人物的再现、剧情的推进、节奏的调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黑人德瑞斯对歌剧和古典乐的一系列爆笑点评,准保令维瓦尔第、巴赫等一干长眠了的音乐大家也啼笑皆非。

 

  凭心而论,影片对人物的营造趋于平面化,整体表现手法有略显单一粗陋的嫌疑,但所幸立意真挚,故事动人,细节饱满,情感充沛,运镜干净,对白出彩,表演更是纯熟自然。虽然因剧本限制,片中的角色普遍卡通化,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但在这样一部简单轻松的喜剧中,诉求一旦太多,就会改变创作的初衷,也会令影片顾此失彼。

 

  弗朗索瓦·克鲁塞饰演了因高空跳伞事故而导致严重残疾的菲利普,虽然基于角色需求,他的肢体语言受限,只能以脖子以上的部位来参与形体表演,但他的表演颇为生动,一张脸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饱含了心绪的千山万水。法国人似乎屡屡在光影中表现高位截瘫的角色,如《潜水钟与蝴蝶》里励志的马修·阿马立克,《枕边的男人》中神秘的苏菲·玛索,就表演的精彩程度而言,克鲁塞居中。奥玛·赛的德瑞斯可谓活灵活现,他所表现的这个热爱现代音乐、运动细胞也不错的黑人,有点逗有点贫还有点可爱的孩子气,而且逗得头头是道,贫得恰到好处,又孩子气地率真无邪,惹人喜爱。

 

  好的友谊是你通过这个人和世界相连。菲利普和德瑞斯之间的奇妙互动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影片通过比对德瑞斯对门口随意停车者的态度,表现出了这段友情对他产生的影响,而喜欢现代乐的他携弟归家时这场戏的配乐风格的改变,则说明了友谊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德瑞斯之于菲利普,就像一个快乐使者,从一开始,他就没把菲利普当残疾人,他给予了他普通人的待遇,他没有故作怜悯的眼神,也没有强作感同身受,他总是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总是风趣幽默插科打诨,还总是咧着大嘴龇着大白牙开心地笑,特别在看歌剧时,他笑得几乎没形象。似乎在德瑞斯的观念里,一切都可以拿来开涮,不论天才巨匠还是反面人物,他的乐观幽默,给菲利普灰色的人生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最重要的是,德瑞斯知道菲利普需要什么,他帮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生活的窗。

 

  影片的OST很值得静心来听,除了大量引用的经典古典旋律、耳熟的现代音乐,鲁多维科·艾奥迪的钢琴配乐也带来了一份听觉感受,仿佛引领着一种娓娓道来的诉说情绪,哀而不伤,且温情美妙。

 

  只要打开心灵的窗,阳光会照进来的。

 

  影片在平淡的记录中以一种出奇不意的善良与真诚来打动每一个观众的心。我们常说一部好的作品不单是一种情绪的注入,一种色彩的调和,它会让我们联想到更多,感触到更多,领悟到更多,学习到更多。显然这部电影就可以做到。即使是再有钱的人,再懂得欣赏高雅艺术的人,他在没有爱,没有感知能力,没有自由的前提下,他都只能算是一贫如洗,一穷二白的人。“奥巴马”是一个好人,即便是他从前撒过谎做过牢,而人终会改变的,不管你多大,天生条件多么的不好,多么的不会说话……

 

  无法触碰的是心灵,是爱,是无法言语的美好。

 

  《无法触碰》影评

 

  昨晚从风行中找了一部片子《无法触碰》,一个人静静地欣赏,没想到有一点点感动。《无法触碰》是2011年11月首映的一部法国电影,故事情节大致是:

 

  在一次跳伞运动事故后,菲利普,一位富有的中年贵族四肢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无法自理,因此他找了黑人男青年德锐斯(Driss)来家里帮佣。德锐斯是一位贫民区的年轻人,刚从监狱出来。简单来说这是最不适合这份工作的人选。两个世界相互碰撞,融合,于是一段不可思议的、奇妙的友情诞生了。这是独一无二的关系,碰撞出许多火花。而这段关系也使他们变得……无坚不摧。

 

  菲利普,曾经多彩的生活,由于事故一下子坠入无边苦难,事故中也失去了自己爱人。他意志消沉,生活中找不到一点乐趣,虽然得到了家佣的悉心照顾,但都是一些对他毕毕恭毕敬,严格按照医生嘱托循规蹈矩的人,把他当作一个残疾病人对待,他只能从读书、艺术等所谓的高雅中寻找心灵的安慰,唯一的念想是他交了一个笔友,两人一直按照传统方式联系着,从不了解对方的境况,更没有见面。

 

  小伙子德锐斯(Driss),生长在贫民区,从未受到良好教育,身上沾染着不良习性,有点儿“楞”,刚从监狱出来又与母亲发生矛盾,从家中被赶了出来,他与这个富贵整洁的环境是那样的不搭界,但是他乐观、真实、从不会掩饰、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这也是菲利普意外选中他的原因。

 

  德锐斯照顾人虽然毛手毛脚,但也算尽职,他按自己的方式与人相处,打破常规甚至有点点粗野,给菲利普以及其他人带来了一些变化和乐趣,没有了呆板。这正是菲利普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比如面对缺少管束,金食玉衣的老板女儿(高中生的样子),看不惯的德锐斯毫不留情地大声呵斥,直接到菲利普面前状告千金小姐,自己作为你的手和脚是不是代替修理修理这位千金。

 

  菲利普在德锐斯的帮助下,一起去滑翔、飚车愚弄警察、搞了不寻常的生日聚会、找回了生活,最终与笔友见了面。

 

  据说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温馨感人,忍俊不禁的笑点,笑过后有些酸楚,对人心理的准确把握,这部片子让我想起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无法触碰》是2011年东京电影节的最大赢家,夺得了最佳影片金麒麟奖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无法触碰》影评

 

  电影《无法触碰》改编自真人真事。曾在2004年被拍摄成纪录片。影片的真实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对于生活本色还原和捕捉的基础上。

 

  在一次跳伞运动事故后,菲利普,一位富有的贵族下肢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无法自理,机缘巧合他找来了黑人青年Driss来家里帮佣,这个来自贫民窟,刚从监狱出来的年轻人。两个不同世界相互碰撞,融合,建立了跨越肤色,种族,文化背景独一无二的关系,碰撞出的火花,使这段关系具有普世令人思考的价值。

 

  而相比起直译的中文片名无法触碰,我更欣赏影片原来的intouchables来得玩味。首先让我注意的是电影的后缀s意味着无法触碰的是一个复数的概念,所以我想导演似乎在说无法触碰,无处不在。同样的不同的intouchable也有不同的含义,一如影片内涵的多义性。

 

  具体看第一层,最简单明了,所谓看不到,那么就触碰不到。至于第二层,有些东西看得见,却不能触碰。而第三层,有些东西明明看得见却装没看见,因此无法触碰。让人想起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人生三境界: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们的关系也经历了这样三层无法触碰的循循递进之后最终达到了普世价值上的统一。

 

  两个世界的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从第一次火花四溢的对话就可以看出,Driss喜欢的音乐是库尔邦,地球、风与火乐团,另一边菲利普欣赏的是肖邦舒伯特柏辽兹,音乐反映的是他们迥异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一同他们的肤色,黑白分明,看得见摸得着的皮肤表层下是无法触碰的灵魂。而两个人一番鸡同鸭讲,却折射出了两个人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差异。在这条两个人的路上,他们一开始都在观望,或许有着猎奇的心理,象征被异文化吸引的文化通融。吸引着彼此,在抗拒中想去尝试,直接的表现就是菲利普破格录取driss。

 

  这里被他们不同理解认识的柏辽兹,在菲利普的世界里是著名音乐家,而在Driss的世界里是他居住贫民窟的一条街的名字。这个维系两人世界的那个音乐家柏辽兹,特地查了资料,发现一些他的生平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与两人的世界产生某种联系和共鸣。作为法国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传奇坎坷,创作脍炙人口歌剧无数,却从未学过被誉为音乐灵魂的钢琴。这一点天赋似乎就好像是Driss从未做过看顾,一样是新丁,却在暗示他也会像柏辽兹取得惊世的音乐成就一样,在和菲利普的相处中照顾中一样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而柏辽兹坎坷穷苦的命运,如同二人同样承受的命运的苦难地施加。菲利普富有,却不能行走,另一个,贫穷,却拥有健壮的身体。从表面看,他们似乎恰好都拥有另一半所缺失的,因此他们的见面如照镜,照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和缺失。都是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却在彼此的交往中,有所获有所悟,最终有所得。

 

  “相处就像是两块石头,你磨我,我磨你,最后妥帖地挨着。”菲利普和德瑞斯两个人的相处就像两块来自逆世界的石头在两个世界的接壤处一点点的磨合、感受和接受彼此。在看得见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人,努力地磨合着。菲利普会在咖啡馆诉说着自己的个人经历,从小就被教育成为强者,他爱的女人,他喜欢追求极速,享受刺激。他在他面前会微笑,会流泪,精英文化教育养成下的菲利普的“示弱”,虽然某种程度是受制于残疾现实的妥协,但是依然可以看作是两个人渐渐敲开彼此心门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之于driss就是努力去寻找当初面试时顺手牵羊的菲利普承载和爱丽丝美好回忆的法贝热彩蛋。

 

  印象很深的一幕,菲利普问Driss人们为什么对艺术感兴趣?DRISS回答说“不知道,为了做买卖吧。”菲利普更正他说:“不是,因为这是人们来过这世界后所留下的唯一痕迹。”

 

  表面上菲利普说的是艺术品,实际上在更大程度上说的是自己的命运,他命运承受的苦难。想起《阳光小美女》里的同性恋舅舅法兰克对飞行员梦碎的侄子德维恩说的那番话。舅舅法兰克说:“你知道马塞尔?普鲁斯特吗?他是一个法国作家,超级失败者,从来没有认真工作,莫名其妙的恋情,搞同性恋,花二十年写出一本几乎没人看的书……但是,他可能是自莎士比亚以来最杰出的作家了!总而言之,他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却认为,自己最苦的那些年,是他一辈子最棒的日子。在那其中,他造就了自己;反而,快乐生活的那些年,却都是在浪费生命,一事无成。所以说,要是你直接睡到十八岁,那就要错过多少个苦日子啊!”

 

  苦难不是无意义的,经历时,你痛苦万分,抗争时,你豪情万丈,再回首,却别有甘甜。于是命运无情施加的苦难也就成了一笔财富,成了菲利普眼中的艺术品,是他在这个世界存在和生活过的痕迹和证据。

 

  作为一目了然能见的,Driss劣迹斑斑的前科和菲利普的残疾。但是他们却都能做到看不到,不去触碰。就好像是在灯火阑珊处,若隐若现。不可否认这些都既定的事实,但是他们对待所谓的事实,不是选择用谎言去掩盖,而是自然去面对。

 

  当管家善意的“提醒”菲利普要当心Driss。他刚因抢劫珠宝店而坐完6个月的牢。显然他也什么都不会。而且平民窟出来的人可没有什么同情心。这种世俗的偏见和歧视,反映了当代社会无处不在的地域烙印,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无法触碰的阻碍现代社会进步的壁垒。Driss在菲利普眼里,他接触的是一个普通人,同样的菲利普之于Driss,Dirss触碰的是一个无差异化的人,换一句话说菲利普在他面前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因为他一直忘记他不能动。而菲利普所需要的就是这点,就像影片中他解释为什么雇佣Driss“我要的就是这点,没有同情心。他总把电话递给我,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忘了我不能动。的确,他对我没有怜悯,他只要长得高大魁梧,有手有脚,能正常思考,身体健康,那么其余的……现在,像你说的,以我现在的状态,我对于他的过去,完全不在乎。”

 

  而其他应征者都在先天上建立了健全者vs残疾人的逻辑优越感,不乏情真意切却不免有些掺水廉价。就像近来《我是歌手》观众席上的陶醉哥和哭泣姐,不可否认台上歌手的演绎动人,但是当歌声中内在的情绪被赋予夸张外显的演绎,就像这个时代的的特产罐头笑声,为了迎合而迎合,呆板刻意,匠气十足。于是,就像电影中的那样自然流露成了稀缺的产物,而Driss所提供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然流露,不经意间的互动,毫不刻意。不像后来照顾菲利普的那个穿着白大褂的雇工,被菲利普斥责脱下白大褂,不要把这里当做疯人院。他人用心准备的恰恰是不需要刻意表现的,需要的只是天然去雕饰。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很显然影响着彼此,艺术的修养,轻而易举地认出了公司办公室挂的达利的画,说出了公司的口号。使他赢得了工作。但是他并没有被完全同化,面试官喜欢的画家戈雅,被Driss故意说成法国著名女歌手戈雅并进行了一番揶揄,玩世不恭却内外兼备。错位的玩笑方式和他和菲利普初见面那个柏辽兹歧义一样。只是现在他不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个先决和前提是菲利普教会他的。

 

  这种自然很好地被导演贯穿始终,没有刻意去营造人工泪点,也没有人为去堆积情感高潮,Driss在大街上等着母亲,略带腼腆走上去拿起母亲提的重物,两个人相顾无言的慢慢走去,但是我们都能真实地感受到,这一刻,他们互谅了。影片的最后和电影开头无缝衔接,回到了开头那幕,超车之后,Driss带着菲利普去看大海,面朝大海那幕,让人想起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后帮他刮胡子,亲密的肢体接触,他们通过肢体慢慢渗入彼此的灵魂,有形的手触碰着无法触碰的灵魂。

 

  最后Driss归还了那枚法贝热彩蛋,而彩蛋象征着健康和力量,象征着也还给了菲利普失去的健康和力量。Dirss帮他约来了菲利普心仪的女士,也许是菲利普口中一直念念不忘的爱丽丝。我想他明白他需要做的不是不可代替,他要做的是在他无法触碰的地方需要用爱去充实。“没有双臂,就没有巧克力。”是Driss说过的法国的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那颗被Dirss母亲误当做巧克力蛋的彩蛋的失而复得,也似乎在说菲利普重新拥有了双手,虽然那双手是无法触碰的,因为它们是无形的。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这双隐形的双手会帮助他去寻找幸福,属于自己的幸福会用他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过去并不意味着失去,经历过的苦难过去了,但是苦难积累的财富留下了就像菲利普对艺术品价值的见解,留下了存在这世上的痕迹。那么苦难并不是完全过去,在进与退之间,有一隙之地,那里存在着的就是我们人生中的吉光和片羽。

 

  最后我们也许觉得人生其实就像许鞍华《女人四十》里乔宏语重心长说的那样“人生其实是很过瘾的。”

 

本文来源:http://www.biosite.cn/show/24/28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