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好人阅读题答案]唐朝的好人皇帝你知道是哪位吗?最低调却成就最大

发布时间:2019-02-15   来源:资讯    点击:   
字号:

【www.biosite.cn--资讯】

        唐朝的皇帝中,太宗李世民英华盖世、文武双全;才华横溢、天资聪明的是玄宗李隆基。与这几位相比,高宗李治则显得低调且默默无闻,像是唐朝帝王中的一位草根,在强势的武则天的衬托下,李治更像是一位被女人颐指气使的“受气包”。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高宗李治是大唐盛世的承前启后者,虽然算不上是励精图治、大有作为的帝王,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难得的好人皇帝。

        按理说,唐朝第三代帝王再怎么也轮不上他,李治的皇位纯属坐冷板凳等来的,谁让他的哥哥——身为太子的李承乾和他老爹宠爱的魏王李泰,两人柳足了劲儿为争夺皇位往死里掐呢?结果太子李承乾在沉默中暴发,然后在暴发中灭亡;而四哥李泰则在明争暗斗中失宠。身为晋王的李治捡了个大便宜,成为了李唐帝国第三任CEO。历史学家通常认为李治碌碌无为,只不过躺在他老爹给他留下的雄厚基业上睡大觉,唐帝国在他统治下风平浪静,李治只是过渡期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这种理解有失偏颇。李治任上,虽然没有什么值得彪炳史册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大成就,但以衡量好人皇帝的标准来看,李治这位皇帝做得还真是不赖。

        谁能真正对老百姓好,谁就是好皇帝,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李治不折不扣的是位好人皇帝。李治上任伊始,就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这么做,等于否定了他那位好大喜功的老爹李世民发动的辽东战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唐帝国从“点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中深陷泥淖,导致唐帝国乱象丛生,是他力挽狂澜,使帝国走上了休养生息焕发生机的正常轨道。其次,李治下令,归还了国家多占百姓的田地,并且多次开义仓娠灾和赦免天下租赋。他还亲自提拔和任用了一大批贤臣良相和安邦定国的武将,如文臣辛茂将、卢承庆、杜正伦、薛元超、魏元忠等;武将苏定方、刘仁轨和裴行俭等。在唐帝国二十多位皇帝中,李治统治时期的国家版图最大,依此硬指标衡量,李治对唐帝国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更难得的是李治的品质,就像他的小名一样“为善”。李治是一位大善人,他为人慈祥、低调、俭朴,不喜欢大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还不喜欢游猎。这些历来为所谓神武英明的君王,诸如唐朝时比他名气大得多的李世民、武则天和李隆基都会犯下的难以避免的错误,李治一样都不沾。比如《新唐书》载,李治还是太子时,太宗要求围猎习射,李治就以不爱好为由婉拒。在《高宗本纪》中,多次记载着李治大教天下、体恤民力以及尊老爱幼的事迹。如赐民八十岁以上者粮食和布帛,妇人八十岁以上者授郡君,并赐毡衾粟帛。他还放还宫人,让她们免受深宫禁范之苦;禁止胡戏,倡导天下清新风气。并且下令皇后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带头植桑养蚕,鼓励民间勤劳致富。在他看似无为而治却又效果奇佳的统治下,唐朝渐渐恢复了元气。

        高宗被称为好人皇帝,最重要的一点是爱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他要求大臣们恪尽职守,并且每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高宗的臣子们兼规曹随,严格执行太宗遗嘿。高宗还保境安民,多次获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百姓在他的统治下安居乐业,史称他执政时为“永徽之治''。高宗最为世人诟病的是他对武则天的宠幸,以致后来颠覆了男尊女卑的旧有格局。李治其实并非对武则天百依百顺,也不是对武则天就一直袖手旁观,任其为所欲为。他曾努力限制武则天权力,一度打算废雕武则天的皇后身份,但晚年的他患上了头疾,眼睛全盲,在“手腕”的政治斗争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已经无法撼动武则天的强势地位了。

        这位好人皇帝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驾崩,终年五十六岁,死后葬于乾陵。李治晚年因纵容武则天干政,回天无力,致使武后临朝执政后对李氏宗室大加屠戮,因而李唐正史对其评价不高。他死后,武则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武周王朝,似乎也没他什么事儿。他的余光遮掩在一代女皇的荣耀之下,他甚至差点成为李唐帝国终结的罪魁祸首,所以正统历史学家对他也不太“感冒”。好人皇帝似乎带着这种尴尬而湮没在历史的卷浩繁之中,反倒是一直对他感恩在心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给了他一个安慰——死后同穴。世事就是这样的富含戏剧性,而历史对他,这位好人皇帝似乎多少有些过于寡恩而薄情了。

本文来源:http://www.biosite.cn/show/16/35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