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散文书_散文;书香伴路长

发布时间:2019-02-12   来源:满分作文    点击:   
字号:

【www.biosite.cn--满分作文】

每个人的阅读史似乎都是成长史,从垂髫到黄发一路走来,一路不会没有书香,只是有的人可以闻到,有的人置之不理。很少去回忆读书的历程,也许是因为读的数目不够充溢流淌,也许是因为还贪婪在书丛中无暇抬头。其实,回头梳理读书的经历,会更有利于将来的阅读。

 

读书,读什么?一部《红楼梦》,几百年纷纭着各种评说,也许原本作者没有想到的,读者都在揉碎着品味。所以,读书就是读一个“味”,好比美味佳肴,有的人品头论足、食指大动,有的人只会牛吃牡丹花一般海塞。说到阅读史,也就沿着从远闻芬芳,到近观馥郁,而至入口品尝,一点点拙谈吧!

 

《长萧短笛》种“孝”“勤”

 

八十年代初的内陆,改革开放的风刚刚吹到,那时老家的经济初有起色,但仅能在衣食无忧后能添点家用电器,对于儿童读物还不知何物。现在忆起未上学时摸得最多的那本书,是一本《赤脚医生学习手册》,里面有中药的插图,可以用薄纸临摹图片,学会了画小叶子和简单的花。有时和小朋友一块疯玩的时候,采集书中有的中药,煞有介事的治疗一番,从那时就感受到读书带来的不同。上了小学后,农村小学校没有阅读一说,也没有图书室,而对于检验学习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会算数,应该说没有读书的氛围,但书没有断了延续。小学时曾得到过一套《精武门》画册,可那时候对《精武门》还没有兴趣,反而去借别人的《西游记》,后来想看《精武门》时,却再也找不到了。后悔一段时间后,对书更加尊重了,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借的别人的,都是小心翼翼的。至今读书,好的句子抄到读书笔记上,也不愿意在书上勾勾画画,也许这是苦日子少书的后遗症吧!

 

整个小学阶段,现在记忆最深,并且至今仍能受用的一本书——《长萧短笛》,遗憾的是那本书找不到了。查阅了很多书库都没有,后来想想可能是学校或者教育部门当时自己印的,不是正规的出版物,但里面的关于孝顺、勤奋等故事,现在还经常想起,仍能讲给孩子们听。有一个最深刻的故事是关于孝的,大体意思是说:一个人幼年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但这个人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心就对母亲又打又骂。有一天他在田里干活,临近中午了还没有看到母亲送饭来,他就气急败坏的甩掉锄头,躺在树下睡觉。睁眼看到树上有个鸟窝,看到大鸟找来食物,一点点的喂给小鸟吃,他忽然良心发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辛苦,幡然悔悟。这时他看到老母亲提着篮子急急走来,他赶紧站起来,走向老母亲并且告诉老母亲别着急。可老人家本就知道自己来晚了,也没听清儿子说什么,看着儿子朝自己走来,以为儿子生气了,老人家想与其挨儿子打,不如死了算了,就一头撞到一棵枣树上死了。儿子痛心不已,把这棵老枣树伐掉雕成母亲的样子,每天跪地烧香。看完后感触不已,就想到对父母的孝是不能等待的,是一去不返的。那本书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故事,它在我初长人情世故的心上种下了孝、勤的种子,现在正长的枝繁叶茂。

散文图片

英雄演义“义”留心

 

初中开始接触大部头的小说,不再满足于作文选、《红蕾》《中学时光》之类的期刊,最钟爱于英雄演义小说。一本《瓦岗寨》,一本《水浒传》,贾家楼四十六友结义,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是为一“义”字而慷慨,从羡慕匹马长枪,到崇拜呼朋结伴,学会了与人要坦荡相处。《隋唐演义》《童林传》等等这类演义小说,喜欢看、看了很多,并且还喜欢听评书,为听那25分钟的评书,不管寒冬酷暑,无论风雨兼程,中午都要从学校赶回家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听收音机,等听到“且听下回分解”,也就正好吃饱。现在也常听着单田芳的独特嗓音做饭、吃饭,只不过从收音机变成了手机,也不用每天只有25分钟了,下载存盘想听多少听多少。初中时跟同学交流时,一致认为:“看电视连续剧不如看书,看书不如听评书。”书,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可以把自己想象为主人翁,可以满足英雄梦。听评书,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等老师,高超的艺术,精到的评点,为人之道的讲解,开启了没有想到的空间,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所以,乐在其中。

 

初中读《三国演义》那叫一个三番两次,同桌家里有《三国演义》,从小就耳熟能详“桃园三结义”,很迫切的借来看起来。一开始就急急的想看到结义,错综复杂的人物搞不明白,看完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越看越没劲了,就还给同学不看了。过了两三个星期,越琢磨越想再看,就又借了来,看完“汉丞相归天”,就心灰意冷了,不想看又还给了同学。隔了好长时间,想看三国没有结束,总是底气不足,就又借了一次才看完。同学烦不烦没有表现出来,倒是他的《三国演义》快散伙了。但在一次又一次的不读,而回味后再读,好似牛的反刍过程,对《三国演义》的体会是很多的。前几年,看《麻辣三国》《水煮三国》以及听易中天老师的讲坛,脑子里记忆很清晰,一个个人物,一场场事件,如同看到过一样熟悉。看来读书和教育一样是慢的艺术,就好比树木,长得快的木质不坚成不了栋梁,经历过风霜雨雪,经历过日月精华的树木,才是最好的木材。

 

熟读金庸心胸阔

 

高中学习是紧张的,也是充实的,也是最容易让人忆起的。忆起高中的生活点滴,忆起那一起谈笑的人,忆起那时的书山,看到书山中闪烁的金庸小说,熠熠的光辉不亚于那些叩开大学之门的书籍。“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也没有放过《越女剑》,通通的看了两三遍。已不仅仅是为故事情节吸引,查先生的引经据典、触类旁通,深深吸引去思考。《笑傲江湖》中的诗、书、画、酒文化大开眼界,《天龙八部》的佛学文化,《易经》的运用,《鹿鼎记》的历史背景,真的是受益匪浅。高三时,周末在家带了一个新手电筒,想着晚上宿舍熄灯后学习,恰好周日晚上,同学那里有本《倚天屠龙记》,就打着手电筒趴在床上看,看着看着手电筒越来越暗了,一看表已经凌晨三点了,习没有习上,看了小说了。从那时的角度看,整天看小说就是不务正业,就是不好好学习,但今天看来,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得到的知识。木讷的郭靖在坚持不懈下,得“降龙十八掌”真传;不管是杨过的玄铁重剑还是张无忌的九阳神功,都是历经一番寒彻骨,才得梅花扑鼻香。也给枯燥的、辛苦的高中生活带来了力量,自己给自己打气,不掉进刀山洞府磨练,是成不了孤独求败的。尽管高考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心胸开阔了,想得开、尽心来。如歌中所唱:“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那时候最喜欢《神雕侠侣》,为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而感慨,把他们从相识到十六年后重逢,一次次分手,一次次相聚,画了一幅波形图。他们的情感如同小龙女一样,不食人间烟火,给以飘渺的感觉。仍然清晰的记得这一段语言:“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谁也不知,此时一见那少女,各人心头都不自禁的涌出‘美若天仙’四字来。她周身犹如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似真似幻,实非尘世中人。”多么精妙的语言,用到写作中,岂不会锦上添花。也就在《神雕侠侣》中,学到了好多不曾学习的诗词,“黯然销魂掌”来源自江淹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这首赞小龙女相貌的,在《倚天屠龙记》第一章开明宗义。

 

广泛涉猎亲又近

 

大学时要求每周只准借阅三本书,两本需是专业类,一本可以是任意书,我是每周必换,大一、大二两年间在记录中显示是全校排名第二,共借两百余本。可以说是什么书都看,从玄之又玄的《道德经》《易经》,到新作《三重门》;从禅宗渊源到书法评论……。尽管不是很仔细的精读,但大体情节浏览一遍,好的句子深的感受,写到笔记上,与好友畅谈出来。大学期间,只看过一次足球赛,不会抽烟,不会打扑克,有时间就喜欢看书,知识没见长,肉是一天天开始多,到今天辛苦的减肥,到今天别人打扑克缺人时不能补上,别调笑为“是男人吗?连扑克都不会打……。”

 

有些东西多了后不稀罕,比如吃的吧!海参鲍鱼天天吃会腻烦,一部电影天天看会厌烦。可读书不同它们,同一本书每次翻阅都新的感受,天天读天太天收获。所以,读了很多书以后,不但没有厌倦,而且是越发喜欢,越发离不开,即使走到大街上,只要有字的东西总想看看。近几年,也阅读了许多网络小说,从《诛仙》到《黄金瞳》到《斗破苍穹》《青云直上》等等,以及《侯卫东官场笔记》和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少则百万字,多则近千万,很是过瘾。一些人说网络小说是垃圾,要读就读经典,不太赞同这种说法。就像美食家说的那样: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不管出于立德立言还是为了稿费,相信每一段文字,都是经过作者大脑后成果,都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打眼的《宝鉴》中,秦风穿越到了另一个空间,对一商人说:“你真是无商不奸”。令他惊讶的是,商人没有恼怒,而是沾沾自喜。后问别人原因,才知道古时无商不“尖”非今天之无商不“奸”,不是贬低而是夸赞。看后也不解其意,后来查询才知。古代的米商做生意,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尽量让利,故有“无商不尖”之说。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不就是得益于开卷有益吗?怎能说网络小说一无是处。

 

《首席御医》中很多中医知识,曾毅“钟馗治病”“喝酒胀肺,吃饭胀胃”“小儿相思”等病案,令人拍案叫绝,为中国的传统医学骄傲。他那段关于中西医的有无之辩,认为破有道理。“听说前几年有科学家对宇宙进行称重,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目前我们所能观察和检测到的东西,只占宇宙质量的5%?”“我们可以把这能观测到的4.7%,称之为‘有’;其余95.3%的事物,称之为‘无’。”“我自己的观点,西医是从‘有’来入手的!科学的观念、以及实验基础的支撑,决定了西医研究的是‘有’,医治的也是‘有’之病。”“而中医跟西医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中医承认‘无’的存在,她认为人体的疾病,很大一部分是由‘无’造成的。虽然中医也和西医一样,没有办法找出‘无’,但中医认为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比如望气、诊脉来检测到无的状态;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比如中药、针灸来调整和恢复‘无’的正常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国家现在大力发展中医事业,山东省今年招收100名免费中医专业学生,这都是对中医的认可,对传统精华的萃取。

 

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去塞北金革铁马,还是到江南烟雨杏花,都少不了脚的功劳,因为再远的行程都是从脚下开始的。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双脚,那么读书就好比一双鞋。没有鞋,尽管不碍光脚天下,可自蛮古洪荒后,光脚行者有几人?且不说有伤雅观,忍受风吹雨打,仅耽搁行程已让时间流逝、机会消失。但一鞋在脚,美观靓丽不说,一步迈出即可把天堑变通途,畅然人生路。

本文来源:http://www.biosite.cn/content/113/35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