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视听语言_阳光灿烂的日子观后感及影评

发布时间:2018-05-27   来源:观后感    点击:   
字号:

【www.biosite.cn--观后感】

  阳光灿烂的日子观后感(一)

 

  看完《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一些感想,总体感觉是一部具有真实写照的电影,它所表现的是一种记忆、青春觉悟的真实状态。

 

  这在这部影片里,姜文和王朔其实并不是在这个片子中讲述文革,而是在讲述文革期间的他们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片名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没有谁会认为那个特定的年代真的会有一段阳光灿烂的时光,电影开头就需要我们仰视的伟大领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点我们,因为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没有父母管教,没有老师的约束,即使是文革也只是一段让他们尽情玩耍闯祸的日子,这种无止境的自由在孩子们看来是最阳光灿烂的生活。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电影的结尾,电影胶片的颜色由彩色变成了黑白的,也许姜文认为文革的那段日子应该是马晓军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时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现在的他纵然开着卡迪拉克也已经失去了当年那灿烂的色彩。

 

  在影片当中从马小军遇到米兰,确切的是看到米兰的彩色照片,马晓军有了生命中对异性的第一个灿烂的发现。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还是刚刚出现的奢侈品,所以随着对米兰神秘感的逐渐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马晓军眼中失去了初见时的光彩,变成了原有的黑白色。马晓军也从同伴那里听说了米兰的事,但是对米兰的好感使他根本没有去理会那些传闻,然而米兰与刘亿苦关系的暧昧等事情,最终使得马晓军对她的不屑与厌恶。

 

  在最后被踢下游泳池的镜头中,在水中的无助同时也象征了他的被孤立,但是镜头中表露出来的些许沉沦与疏离好像又在表达他的一种玩味感,也许是在呼应影片结局志得意满的马晓军开着名车细数儿时伙伴的落魄时的那种成就感。

 

  阳光灿烂的日子观后感(二)

 

  所谓放松一下,考完试的午后看上一部如果还不算让人特别失望的电影的话,应该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儿!一直挺信任豆瓣上豆友们对于电影的品位,于是再一次打开排行榜,恩恩!再三斟酌挑选后,决定观看《阳光灿烂的日子》。

 

  很喜欢姜文,总觉得他有一种可以把一件非常简单明白的事儿诉说成一个特别朦胧又让人回味的精彩故事的天赋,而当这天赋遇上了艺术,成就的又何止是一部好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当年获得的所有殊荣便足以说明一切。抛开一开始冯小刚导演在课堂上唏嘘的桥段和整个电影充斥着荷尔蒙分泌过盛的夏日气息,这部电影它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关于“性”吗?我在想……70年代红色旗帜下的那一代少年,青春期对于理想和欲望的渴望又怎会比现在的少?太过压抑的政治环境反而会让那份渴望变得更加危险吧?马小军终究是个要强的人啊,当主观意愿强烈到连自己也分不清现实和臆想的时候,危险便在不自觉中悄悄升级。

 

  其实他从头到尾都清楚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自己的臆想,不愿去面对现实罢了,痛苦也无非都是这样生来的。最后再也无法排遣那份渴望,试图采用强暴米兰来得到心灵的发泄,米兰问他“你觉得这样有劲吗?”的时候,他依然昂着头挺着腰板理直气壮的说了一句“有劲!”,可是说完却如此落魄又无地自容的瞪着自行车向胡同里夺命而逃。

 

  有些东西如果不是真正属于你,就算得到了只是徒增自己的心虚罢了。

 

  电影讲述的一段关于“性”的故事,但在我看来,姜文和王朔又怎会把剧本落的俗套?它其实是在告诉人们“欲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呵呵,欲望它真不是东西,你绝对不要试图抓住它,它以很多种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关于性、关于金钱、关于权利、关于名利等等。之所以被称之为“欲望”,它本质上不存在于你的现实中,若你苦苦追寻却又忽略现实,终究是会变成极端自卑或者极端自负的家伙。或许只有两种方法去正确排遣吧: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让自己配的上心里的欲望;做个知足常乐的人,让自己回归现实,慢慢忘记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如果两种都做不到,我们本该美好的生命将在挣扎和压抑中度过,那才将是人生最凄凉的剧本啊。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即使我未曾经历过,但长辈的诉说和各个资料,无不展现了那个年代对人们的伤害。虽然,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背景是70年代的中国,但是,影片却另辟蹊径。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他们自己的成长故事。青春的肆意烂漫,无拘无束,心酸苦楚,百般滋味。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多次采用长镜头和空镜头的结合。既保持了动作的流畅,也留下余白给观众想象空间。刚一开始的欢送场面,湛蓝天空、伟人肖像、载歌载舞的人群、高昂激切的革命歌曲,鲜明的突出了这个时代的背景特征。让那些曾经有着共同经历的人们不禁会心一笑。当四个孩子们你追我赶的奔跑,镜头紧随其后,他们围在一起高高抛起书包,镜头在天空中定格,而后突然拉到了已成少年的马小军。大胆的手法,夸张的过渡,新颖,独特。此时的画外音介绍了时间和四个人的关系,整体剪辑十分巧妙。之后他们仍旧同儿童时期一样,骑车而去。这一段与儿时的奔跑形成对应。在他们经过后,又出现了几秒街巷的空镜头,以给人某种暗示。而马小军在米兰家发现望远镜,他先是好奇的环视着,而后毫无目的旋转,镜头里的风景也跟着他高速转动起来,甚至令人不适。这一系列动作持续时间过长,表现少年好奇之外,还有内心的迷茫。

 

  片中的光影效果也值得一说。影片整体光线明亮,与片名”阳光灿烂”统一。青春就是明亮活泼的象征。但也不排除暗的一面。例如马小军在翻看父母抽屉时,晕黄的灯光、深色的家具,营造了一种神秘感,这和他对大人世界的看法相一致。当他穿过昏暗的走廊,小心翼翼的打开米兰的门,屋内强烈的光线照射在马小军脸上,和身后压抑的氛围形成强烈对比。仿佛新旧两个世界。喻示着少年的成长变化:对女性的认识从儿童的无知到逐渐觉醒。片子后面,狂风暴雨的晚上,马小军鼓起勇气决定向米兰告白,米兰没有听清,而马小军退缩了,只是呆呆的说”我的车掉沟里了”。本来逗人一乐的场面,在环境的塑造下,给人一种莫名的悲伤。。而米兰身后的灯光和马小军周围浓重的夜色,也昭示着二人不可跨越的关系。此时少年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让观众为之动容。

 

  音乐在电影中必不可少,合适的音乐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刚开始,声画一致,激昂的革命歌曲更加凸显了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和米兰有关的数次场景,都配以相同的音乐。乐曲悠扬动听,且带有不可名状的忧伤。既能表明不同阶段想表达的相同的主题,又反映出青春的迷茫。尤其是马小军游荡在屋顶,音乐和画外音相结合,少年的烦恼就这么表达了出来。而马小军四人为羊搞报仇时,背景音乐竟然是《国际歌》,让观众忍俊不禁。他们心中所谓的兄弟情谊,在观众看来,带有明显的孩子气。而且马小军打人时过分的凶狠,目的是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又和这首歌曲的情感格格不入,似是在暗讽少年心中所谓的英雄情节。

 

  整体来看, 这的确是一部佳作。即使是导演姜文的处女作,影片内涵丰富、拍摄手法成熟,实属难得。青春年少的众多经历,在多年后看来,只是一笑。曾经反目的朋友,再聚时仍能莞尔。但不可否认,那个时期的阳光,最是灿烂。

 

本文来源:http://www.biosite.cn/show/25/24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