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翻译]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吴文英原文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2018-08-20   来源:宋词三百首    点击:   
字号:

【www.biosite.cn--宋词三百首】

  【作品简介】

 

  《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由吴文英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写作者陪吴潜沧浪亭观梅,抒发了词人缅怀英雄、感时忧国的情怀。上阕前一半追忆韩世忠大败金兀术的英雄壮举。后一半写词人与吴潜来游韩世忠所置的沧浪亭别墅,恍如隔世。下阕写沧浪别墅观梅。“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写得情趣与境界活灵活现,为下句“此心与、东君同意”作了铺垫,突出了词人梅花一样高洁的情操。接着抒发今不如昔的愤慨,对南宋小朝廷进行婉讽。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①》

 

  作者: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②。访中兴、英雄陈迹③,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④,梦断神州故里⑤。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⑥,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⑦。后不如今今非昔⑧,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注释】

 

  ①履斋先生:吴潜,字毅夫,号履斋,淳中,观文殿大学士,封庆国公。沧浪:沧浪亭,在苏州府学东,初为吴越钱元池馆,后废为寺,寺后又废。

 

  ②桥木:指梅树。

 

  ③中兴英雄:指韩兴忠。

 

  ④“战舰东风”句:指韩世忠黄天荡之捷,兀术掘新河逃走。

 

  ⑤神州故里:指北宋沦陷领土。

 

  ⑥遨头:俗称太守为遨头。

 

  ⑦东君:春神为东君,此指履斋。

 

  ⑧后不如今今非昔:王羲之《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翻译】

 

  高大的树木上翻滚吞吐着云气,我们为了瞻仰大宋中兴英雄韩世中的业绩,追思前朝的旧事,而共同来到这里。当年的东风是多么的吝惜,甚至不肯让将军的战舰借一点儿力,给战船乘风破敌的便利。致使抗金,恢复神州河山大业功亏一箦,致使将军收复中原的大志,如同梦境般虚幻迷离。韩将军只好含恨返回故里,在吴宫旧址筑起一座休闲的小筑。如果他能化成仙鹤落在这个华表上,一定会深深叹息从前繁茂的花竹,如今却如此萧条冷寂。枝头花梢上洒落清露点点,仿佛是淌下无数清冷的泪滴。

 

  吴太守领着游春的队伍沿着长满清苔的小径石梯,去寻找将军旧日的别墅遗迹,看一看那里的梅花开了没有?在梅花边我们重唱新度的词曲,要用歌声把沉睡的梅蕊唤直起,再把美丽的春光带回大地。我此时的心情,与春风和使君相同无异。如今的情景不如往昔,以后的岁月恐怕连今天也比不上了。对着沧浪亭下的流水,我们俩默默无语,只能满怀悲恨和忧悒,把酒杯频频举起。

 

  【赏析】

 

  沧浪亭是苏州名胜,曾为韩世忠的别墅。本篇主题由此而发,借沧浪亭看梅怀念抚金名将韩世忠并因而感及时事。可见,此词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作品之一,而这种作品在梦窗词中实不多见。

 

  “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词的前半阕从韩世忠沧浪亭别墅写起, “乔木生云气”,不仅写故家旧宅郁郁葱葱的气象,并暗示南渡的英雄人物离开此地已经很久,树木早已长得云气苍然了。

 

  “战舰东风悭借便”,是借用周瑜曾乘东风之便,大破曹操军于赤壁的典故。这里作反用,意思是天不助人。悭,是吝惜的意思。这句连同以下“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两句,用深沉悲壮的语言,为当日黄天荡一战未能生擒活捉金兀朮,使得英雄的陕北故乡仍然沦于敌手而倍感惋惜,特别是为韩世忠后来因避权奸迫害休官退居而寄慨。“华表月明归夜鹤”用的是丁令威化鹤重归辽东的典故。这句连同以下“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三句从当时的韩世忠转入到今日看花游春的吴梦窗,“叹当时花竹今如此”,神韵凄绝,“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和新亭挥泪含有同样说不尽的感慨,由人事说到花竹,又由花竹而感染到人事,然后用“枝上露”点明梅花,“溅清泪”双绾花和人。写得浑成自然,毫无刻意经营造作的痕迹。

 

  后半阕,紧接着从赏梅写起。“遨头小簇行春队。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宋词三百首》专栏。

 

  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宋代知州出游,被称为”遨头“,点明此来是陪吴潜寻幽探春。问梅开否,催花唱曲,不仅是点题应有之笔,而且这里是用意双关,把催花开放,隐喻对当政者寄予发奋图强的殷切希望。东君是春神,此处借指东道主人吴潜,”此心与东君同意“,表明宾主的思想基本一致。是时边事日亟,将无韩、岳,国脉微弱,今非昔比。履斋一意主和虽屡上奏疏但不蒙采纳,卒致败亡,这就是所谓的”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梦窗写此词之时已非南宋前期,因此,词意虽然表达了作者对国势的关切,但后不如今、寄恨残醉的调子是低沉的,缺乏鼓舞人心的昂扬斗志,根本不同于辛弃疾词的大声鞺鞳.这首词通篇结构严密,正如陈询所言:”前阙沧浪起,看梅结;后阙看梅起,沧浪结,章法一丝不走“。全首空气清新,用典独到,跟他其它的大部分词作截然不同,这也充分显示了词人的功力。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本文来源:http://www.biosite.cn/content/88/26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