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osite.cn--经典文章】
修身养性的经典禅学语录一:
1、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各自的轨道上前进,即使因为过去或善或恶的因缘同行一段路,实际上还是各自而行。在人生的轨迹中,我们该做的就是好好把握自己的业,让自他成为彼此的善缘。此外,一切的攀比、记恨、执著,都是无意义的,对自己人生有伤害的。
2、如果让欲望不断膨胀,整日驰逐于外在物欲的追求,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幸福!当我们不再为名利所累,不再追逐相距甚远的目标,知足于我们拥有的一切时,用清澈的心时时观照感悟,当下看破就是幸福,放下就是快乐,就是坦然、真诚、阳光般的生活。
3、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攀缘,不如随缘,一切皆如是。渐渐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宽容,淡定了躁动的心。喜欢把盏清茗,在那淡淡幽幽的清香里感悟浮华背后的人生。出去走走,看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你会发现,你的烦恼原来是那么微不足道。
4、人们都向往和寻找快乐,其实快乐就是一种心情。原本单纯的心,一旦复杂起来,快乐和幸福就会远离而。生活是快乐的源泉,计较少一些,那么快乐就多一些;生活缺少的是感悟快乐的心灵。
5、当有一天,你可以淡然的面对风雨,仿佛一切如平。你不再恐惧悲观,也不再惊讶失常,生老病死皆有规律。生命在你的心中已经交织成一张蓝图,你不得不去努力。当生命渐已成熟,当许多的人和事从生命中走出,也就渐渐学会了珍惜。用心博爱,用心成就,这是所有成功的法宝,也是所有成功的关键,拥有这个法宝,你就无所畏惧,写给所有挣扎在迷茫,理想,所有水深火热的人们。我,为自己代言。
6、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知道因缘,懂得随缘,学会惜缘,创造善缘,灭却心头无明火,点燃人间智慧灯。
7、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8、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9、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0、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1、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12、宽恕才能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3、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处都是好处,这才是解脱。
14、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7、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 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树欲静而风不止,能真正救赎自己的,不是流淌的时间,也不是他人的帮助,而是自我良好的心态。时间的变换,去了旧伤或许又来了新疤;别人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只有真正看开了,想通了,心病也就根除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把心放平,把心放宽,幸福才会常在。
19、平生修来随缘性,粗茶淡饭也坦然。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渴望优雅的生活,却常常在现实中失去自我,随波逐流。要想找回自己,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来,学会宽容、仁爱、温和、谦恭。人生,因静而从容,因从容而优雅。
20、 心存希望,幸福就是会降临你;心存梦想,那么机遇就是会笼罩你,最好的心态是平静;最好的状态是简单。人生两个至境:一个是知道,一个是知足。知道,让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醉心于名利,便会被名利所缚;太在乎褒贬毁誉,必会患得患失。欲望越多,束缚越多;欲望越少,自由越多。
修身养性的经典禅学语录二:
1、佛曰: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2、佛曰: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
3、佛曰: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
4、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5、佛曰: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6、佛曰: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
7、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8、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9、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0、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1、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2、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3、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14、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5、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6、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7、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18、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19、宠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往天上云卷云舒
20、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
21、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2、佛曰- -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23、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25、生不识魂!死不认尸。
26、心静能平万物,万物归一,事事随心。
27、心清自然凉,心诚自然灵。
28、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9、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0、善恶一念之间。
3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2、祸往者福来。
33、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34、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35、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36、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37、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38、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39、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40、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41、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42、佛曰: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
43、佛曰: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
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
见好不求难。被辱不镇难。
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
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44、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 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45、佛曰: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
46、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47、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48、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49、佛曰:要学会宽恕,要学会放下。学会放弃,学会放下,学会宽恕别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只有宽恕,放下,才能以更好的姿态继续向前生活。如果不原谅他人的过错是,心灵就会被怨恨所占据发,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50、佛曰:心已平静 有如止水 佛曰: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无法感受到心动的感觉,我的心已平静有如止水,不如斩断情丝,阪依我佛。
51、佛曰: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52、佛曰: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53、佛曰: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54、佛曰: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55、佛曰: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56、佛曰: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57、佛曰: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58、佛曰: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59、佛曰: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60、佛曰: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61、佛曰: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62、佛曰: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63、佛曰: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64、佛曰: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65、佛曰: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66、佛曰: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67、佛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68、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9、佛曰: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0、佛曰: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71、佛曰: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72、佛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73、佛曰: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74、佛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75、佛曰: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76、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77、佛曰: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複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78、佛曰: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79、佛曰: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80、佛曰: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81、佛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
82、佛曰: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器浊心之人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
83、佛曰: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于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识语无疑惑者,则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发心愿常不离善知识者,则得具足一切义利。
84、佛曰:莫厌离善知识语,善知识者能引导汝至无险难安隐之处。菩萨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议,摄受众生智不可思议,护念众生智不可思议,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守护众生智不可思议,度脱众生智不可思议,调伏众生智不可思议。
85、佛曰:应发不可坏心,灭诸烦恼;应发无能胜心,破诸取著;应发无退怯心,入深法门;应发能堪耐心,救恶众生;应发无迷惑心,普于一切诸趣受生;应发无厌足心,求见诸佛无有休息;应发无知足心,悉受一切如来法雨;应发正思惟心,普生一切佛法光明;应发大住持心,普转一切诸佛法轮;应发广流通心,随众生欲施其法宝。
86、佛曰: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87、佛曰: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88、佛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89、佛曰: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90、佛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91、佛曰:佛前有花,名优昙花,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92、佛曰:若诸菩萨为化众生,常入聚落,不择时节。或至寡妇、淫女舍宅,与同住止,经历多年。若是声闻所不应为,是名调伏利益众生。
93、佛曰: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
94、佛曰: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业亦不坏。虚空及涅槃,灭度亦如是;愚夫妄分别,诸圣离有无。
95、佛曰:虽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
96、佛曰: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谓菩萨摩诃萨于自心二法了知惟是分别所现,不起妄想,不生执著,不取色相,为欲利乐一切众生,而恒修檀波罗蜜。
97、佛曰:离种种心寂然不动,心海不起,转识波浪,了境心现,皆无所有,是名入三昧乐意成身。
98、佛曰: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与妄想合流转生死。
99、佛曰: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静,客尘所染而为不净。
100、佛曰:诸修多罗随顺一切众生心说,而非真实在言中。